集团新闻

8所“双一流”发顶刊

发布日期:2023-03-28  来源:

8所“双一流”发顶刊(图1)

近日,华中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工业大学、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相继在国际学术期刊Science、Nature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3月24日,8家科研单位的学者们协同攻关,首次发现了一个重要的耐盐碱调控基因,相关研究成果以“A Gγ protein regulates alkaline sensitivity in crops”为题发表在Science杂志上。中国科学院大学谢旗研究员、中国农业大学于菲菲教授和华中农业大学欧阳亦聃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通过对该基因的操纵,可以显著提高多种作物的盐碱耐受性。AT1/GS3基因在作物耐盐碱育种中具有巨大应用潜能,是缓解碱害、实现绿色农业的有效途径,将为解决全球粮食安全危机和高效利用盐碱土地做出巨大贡献。该成果得到了Science杂志审稿人的高度评价,被称为是“科学界的重大发现”“农业生产方面的重大突破”。

3月24日,北京科技大学张林兴研究员和田建军教授,北京工业大学卢岳教授(共同通讯作者)设计了一种具有氧化铋层状结构的薄膜,研究成果以“Ferroelectricity in layered bismuth oxide down to 1 nanometer”为题,发表在Science期刊上。北京科技大学新材料技术研究院博士研究生杨倩倩、北京工业大学博士生胡敬聪和西班牙巴斯克大学方跃文研究员为共同第一作者。

研究者设计了一种具有氧化铋层状结构的薄膜,同时这种薄膜可以通过具有成本效益的化学溶液沉积在各种衬底上生长。研究工作对于原子尺度薄膜的制备及原子尺度高密度电子器件的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所开发的制备技术也表现出很好的应用前景。

3月23日,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张一慧教授课题组在Science上以发表了题为“Programming 3D Curved Mesosurfaces using Microlattice Designs”的研究成果。张一慧教授是该文章的通讯作者,清华大学航院2017级博士生程旭和航院博士后范智超为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

受生物多孔微结构启发,课题组提出了一种微点阵设计概念,能够精细调控二维薄膜的刚度分布特征,并建立基于曲梁变形理论和机器学习算法的微点阵设计方法,进而在力学引导的三维屈曲组装技术框架下,实现了30余种复杂三维细微曲面的定制化设计与制备。在此基础上,课题组研制出三维共形心脏电子器件,双模式仿生驱动器件和仿视网膜三维电子细胞支架,充分展示了该方法在生物电子学、微型机器人等领域的广阔应用前景。

该研究成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原创探索计划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科学探索奖、清华大学国强研究院基金等项目的资助。

推进新型抗线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Nature在线发表了华中科技大学基础医学院、细胞架构研究中心于洪军、张敏团队与南方科技大学刘晓天团队合作的研究论文,题为《线的分子机理》,华中科技大学为论文的第一完成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基础医学院博士生胡鑫霖、杨坪为共同第一作者。

该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项目、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等项目的资助以及华中科技大学基础医学院、细胞架构研究中心和南方科技大学张明杰院士团队的大力支持。

相关新闻